陳保中 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

現職: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理事長

學歷:

倫敦大學公共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博士

倫敦大學公共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預防醫學組公共衛生學碩士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講師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環境暨職業醫學科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安全衛生室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副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職業衛生組組長

國際職業衛生學會(ICOH)職場生殖危害科學委員會(RHICOH)主席

亞洲出生世代研究聯盟(BiCCA)首任主席

特殊榮譽:

勞動部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獎個人奉獻獎

高雄醫學大學第22屆學術類傑出校友獎

Service Award,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Occupational Health (ICOH)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演講主題:

精準環境醫學—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未來展望

發展「精準環境醫學」的基礎建設是必須先有「人體生物監測」平台,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成果報告指出,達成目標與否,和監測系統有直接關係。唯有有效地使用可靠且具全國代表性的本土人體生物監測資料,建立全國背景參考濃度,才能發展策略、執行措施、追蹤成果及釐清責任歸屬,快速且有效的提供政府機關具科學性之參考資訊,快速回應民眾對於健康之疑慮,進行良好之風險溝通。最終達到降低族群重大疾病之風險、減少疾病負擔目的,降低環境對國人重大疾病的影響。亦為「環境-健康-疾病因果關係」的醫學研究及開發相關分析方法等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以台灣肺腺癌進行「精準環境醫學」探討為例,肺腺癌分別佔了男女性肺癌的56%及86%,而男女性肺癌死亡中分別有14.0%及53.9%的成因不明,除了已知的空氣污染及二手菸之外,台灣非吸菸者肺腺癌是否暴露於新的致癌物質或是腫瘤促進物質?石綿暴露除了導致肋膜癌之外,也會增加肺癌風險,我們的前導性研究中,8位非吸菸者肺腺癌組織皆發現有纖維型態的二氧化鈦,但僅有1位被發現有石綿纖維,目前IARC已將二氧化鈦歸類為Group 2B人類致癌物質,這些纖維型態的二氧化鈦暴露與非吸菸者肺腺癌有關嗎?另外,內分泌干擾物質包含PCDDs、BPA、PCBs、PBDEs及methoxychlor被猜測也與肺腺癌發生增加有關聯,其他的內分泌干擾物質如塑化劑及PFASs等是否也有相關連結嗎?最後,外源性與內生性的化學物質或纖維暴露,可能會直接或在代謝激活後與DNA反應,產生DNA鍵結物,什麼環境物質會與DNA鍵結而產生DNA突變呢?我們將可以了解從不吸菸者中哪些化學物質或纖維可能與肺腺癌發展有關,這不僅提供了初步精準環境醫學的模式發展,而且還提供暴露源的識別,將可提供減少相關的環境暴露。